经济产出总量的急速增长必然导致自然资源消耗量的快速增加,以及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这对于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运转都极为不利,如何节能减排、控制防治污染成为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点内容。在这一形势下,清洁生产这一科学型环保项目应运而生,清洁生产可将生产过程的能源、资源利用至最合理化,将生产机消费活动对环境的破坏降至最小化,是当前最先进,最合理的环保项目。但是当前,就清洁生产技术而言,相较于国外,我国的清洁生产所产生的环保作用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清洁生产技术导向及其研发、推广、应用上。清洁生产以清洁生产技术为其强大的技术支撑,是推进清洁生产的重要支柱。而要想充分发挥清洁生产的技术导向作用,首先应国内外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演进脉络进行清晰的梳理,明确清洁生产的意义及其发展导向,发挥以清洁生产技术为特点的科技减排效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环境优化,促进经济可持续发。
清洁生产技术与其优势
始于 1976 年的清洁生产,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清洁生产技术的界定上仍存诸多争议。1979 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委员会首次提出清洁生产技术概念,认为清洁生产技术不对生态系统产生消极影响,或将消极影响控制在生态系统容量范围之内,尽量减少消极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取得突出进步的生产技术。对清洁生产技术的首次界定虽然结合不同的基面,但是宽泛性的论述缺乏针对性,不能简单的以此限定清洁生产技术内涵。现代清洁生产技术可定义为:通过调整替代原材料与能源,改进工艺技术、改进设备装备,改进过程控制、回收利用废弃物、调整变更产品等措施,实现从源头削减污染,过程控制污染,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或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消除或减轻污染物对环境或人类健康的维护。清洁生产技术的主要特征为:第一,源头削减,尽可能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原材料;第二,过程中减量,尽量采用无污染、少污染、效率高、消耗少的代替污染重、产污大、效率低、消耗高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第三,末端循环,若污染物必须要排放,可采取循环回收利用的技术对有价资源进行回收;第四,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清洁生产技术未来发展潜力
目前,我国污染减排的主要成果是通过大力推广应用末端治理实施,末端治理对于环保而言,是最重要也是最必要的,可容易快捷的解决污染问题。但是就二氧化硫及COD 减排而言,燃煤脱硫和污水处理设施已逐步到达极致的减排能力,由此末端减排变得愈加困难。在污染减排中,更深层、更困难的难题为:第一,我国很多企业的清洁生产技术较为落后,污染物排放总量及浓度相对较高,末端治理成本昂贵且难以完全处理;第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会导致污染物产量的持续甚至加倍增长。实践经验证实,只有从企业生产全过程着手改造,才能更为有效的研发出不仅能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大幅度降低污染物的产生、排放,使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给企业经济效益带来显著提升的清洁生产技术,另外又能提升企业环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污染治标治本的目的,保证污染治理达标不反弹。
清洁生产技术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思路
清洁生产技术涵盖的三类技术为源头控制、过程减排、末端循环,技术思路是利用减排过程对数量大、浓度高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减缓末端处理压力,以高技术的减排能力赶超因经济快速发展引起的污染物的不断增加,既帮助工业企业实现排放达标、减少污染排放的目标,又能带动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清洁生产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以减排为主要特征的清洁生产技术成为我国环保事业广泛关注的话题,清洁生产技术由此成为循环经济产业的重要技术链接。清洁生产要想更加深入的推进,大力研发新型清洁生产技术势在必行,我国相关环保部门应大力推行基于管理层面的清洁生产技术,进一步增强清洁生产技术的导向作用。同时,加强科研单位的技术研究,深入工业生产,研发出跨行业、无害化、高效、综合的新型清洁生产技术,为我国的清洁生产,环保事业提供科学化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