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座垃圾焚烧厂让温州结束了垃圾填埋的处理方式,2006年10月广州市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式运营,福建要在“十一五”期间再建5座垃圾焚烧发电厂……
中国大中城市在遭遇“垃圾围城”困境之后,不约而同地采用焚烧方式来破解该难题。“中国垃圾焚烧的历史已近20年,虽然多数技术和设备还是依赖国外进口,但这种局面逐步在改变,建设垃圾焚烧厂的投资也逐步接近居民可承受的范围了”,专家的观点为这种现状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垃圾围城”和城市土地价格的飙升让传统的填埋方式变得不再经济
2002年建设的北京朝阳区高安屯垃圾场,占地千余亩,日堆积生活垃圾达2000吨,且逐年还在增加,目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垃圾山,而且该垃圾场对周围社区的居民也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种现象不单单出现在北京,据悉,全国668座城市中,已有200多个大中城市被生活垃圾所包围,并呈现逐渐向农村蔓延的趋势。城市垃圾以8-10%的速度增长,1/4的城市找不到合适的垃圾堆放场。专家预计,2010年我国城市垃圾将达到2.64亿吨,2030年达到4.09亿吨,2050年达到5.28亿吨。
“垃圾围城”的现状让垃圾“减量化”成为解决该难题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焚烧处理可以使城市垃圾的体积减少80~90%,而且其产生的废渣基本无害,可作资源被再利用”,多数固废专家对垃圾焚烧持支持态度。
中国已建的垃圾焚烧厂多集中在经济条件较好的省份,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垃圾焚烧厂的高额投资。广州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厂区面积101778平方米,设计处理能力为1040吨/日,配置520吨/日的焚烧炉两台,22MW的发电机一台,该厂仅广州市政府的投资就达到7.25亿元。上海虹桥生活垃圾焚烧厂引进德国设备9亿元,北京高安屯垃圾焚烧厂引进日本设备7.5亿元,而深圳7座焚烧厂中有5条是引进比利时和日本的设备,总金额高达20亿元。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价格的飙升令建设新的垃圾填埋场变得不再经济。“如果建在城市周边,不仅地价让人吃不消,周边居民也会反对;如果填埋场建的太远,垃圾运输费用将大幅上涨”。
与传统处理方式在投资和环境矛盾等方面问题日渐凸显相比,采取BOT方式建设垃圾焚烧厂已经变得不再“昂贵”,同时将大大降低政府投资。据专家估算,按照日处理1000吨垃圾的规模,每户每月需要支付的垃圾处理费也只有5元,这个价码绝大多数家庭都可以接受。
垃圾焚烧仍存在瓶颈,做好分类才是治本之策
在欧美一些国家垃圾焚烧的技术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对于应用该技术只有20年的中国而言,势必还存在一段磨合期。
首先是设备国产化比例较低,“目前,我国大多数技术和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比较有限”。而且垃圾焚烧厂的投资往往较大,几个亿的投资让许多城市望而却步。
虽然国内企业在引进焚烧技术的同时,也相应地配备了相应的尾气处理设备。但是垃圾焚烧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尤其是废气中的二恶英问题,仍为公众所关注。
也有业内人士对以后垃圾焚烧的原料问题存在忧虑,认为随着社会发展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垃圾总量早晚会出现持平,甚至负增长。但是大多数垃圾焚烧场对此并不担心,认为依目前的中国垃圾的发展趋势来看,这种状况在短期内不会出现。
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中国特有垃圾构成条件下的新挑战。据介绍,由于中国公众垃圾分类意识较低,而且在中国饮食习惯下,垃圾整体的含水量较大。这就导致在垃圾焚烧过程中出现热值不够等问题。专家建议应该从源头上解决该问题,进一步提高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才是当务之急。
在国外不仅市民有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市政部门也为垃圾分类提供了便利,不同种类的垃圾有不同的回收地点,甚至是回收时间。理想的垃圾分类模式应该是,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利用、分类处理。这样可做到垃圾从源头削减,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而我国的垃圾倾倒顺序是,家庭倾倒、个体拣拾、小区集中、粗放分类、填埋场。个别城市小区有分类投放,但却混合收集,有的城市先混合收集,而后粗放分类。这样既浪费了垃圾资源,也增加了垃圾处理成本。
我国政府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持积极支持态度,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投资多源于当地财政。2000年,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有关垃圾焚烧发电的污染控制标准和规范。2001年11月,我国政府又出台了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行增殖税即征即退的优惠政策。随着世界各地对可再生能源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国家开始把对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措施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按照国际经验,垃圾焚烧发电应该是被包括在可再生能源的范围之中。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下,可以预见,在为了几年,垃圾焚烧场将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环保要求较高的地区逐步提高普及率,为中国城市的“垃圾围城”现状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