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众所周知,气浮法由于分离效率高,并兼有向水中充氧曝气的作用,所以特别适用于处理低温、低浊、高藻、高色和受有机物污染的原水。工程应用及研究均表明,除分离无机及有机悬浮物外,气浮法对于水中溶解性有机物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实际上,即使是在含沙量较大的江河水或混凝良好的水中,也还存同样适于为气浮法所去除的小沉速颗粒。更何况随着国内水环境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许多河水兼有了江河水与湖、塘、水库水的水质特征,如含藻量增多、色臭味加重、并呈现季节性变化,增加了混凝-沉淀-过滤工艺的处理难度。因此,将气浮工艺引入传统水处理流程中,可充分发挥气浮法与沉淀法各自的特点,以期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气浮法用于水厂的改造,主要有三种形式:
1. 简单地将沉淀池改为气浮池;
2. 将沉淀池改为可切换交替运行的沉浮池;
3. 将滤池改为气浮滤池。
第一种方式虽可有效改善低温、低浊、高藻、高色和受有机物污染原水的处理效果,但不适应高浊期水质;第二种方式可根据原水水质,随时将沉浮池切换为沉淀池或气浮池使用,对原水水质有较强的适应性;第三种方式通过将滤池改造为气浮滤池,形成混凝-沉淀-气浮-过滤处理流程,进一步增强了对水质变化的适应性,可有效地改善处理效果。
本文主要以笔者完成的两项工程实例,介绍后两种改造方式。
2 实例一:气浮滤池
河南省某水厂建于1990年,取沙河水(属淮河流域),处理流程为:
原水–穿孔旋流絮凝池–斜管沉淀池–虹吸滤池–液氯消毒–管网
原设计流量2万吨/日,改造时实际平均日供水量为2.5万吨,高峰期超过3万吨,已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由于沙河上游工业废水排放增多,水源污染状况日趋严重,极大地干扰了水厂的正常运行。主要表现在:
①枯水期沙河水中污水(由上游排放)所占比例偏大,水质(有机)污染严重,历时较长,加之此时原水水质多处于低温低浊期,原有水处理工艺对此很不适应。
近期统计资料表明,低温低浊期一般在1-3月,原水浊度9-17 度,色度为20-30度,出水分别为3-7NTU和20-25度,采用人工加泥的方法后,分别为1-4度和8-13度;污染(同时也是枯水)期一般在3,4,5,11,12月,原水浊度约20度,色度40-50,臭和味高达5级,处理后分别为5-8度、25-35度和4级,人工加泥后水质有所提高。原水年平均浊度约25-100度,出厂水一般大于5NTU。
②在7、8月高浊期,水中泥沙含量大,浊度最高达30000度,沉淀池浊度负荷过高,大量絮凝体溢流入滤池,堵塞滤料,此时出水水质虽有保证,但过滤周期缩短,处理系统整体性能难以正常发挥;
③由于水中存在大量的营养物质,春、夏季节水中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增多,腥味极重。镜检表明,藻类以丝藻、硅藻、绿藻和蓝藻(主要是鞘丝藻和鱼腥藻)居多。同时,水生物还在滤料表面繁殖,使过滤周期大为缩短,滤池冲洗频繁,难以洗净。而不良的冲洗又降低了滤池的过滤能力,形成恶性循环,使制水成本增加。
1995年初,在小试的基础上,通过将原虹吸滤池的6个滤格均改造为气浮式虹吸滤池,实现了混凝沉淀-气浮过滤的新工艺,流程如下:
因为采用的是分流式压力溶气气浮系统,所以未增加滤池的水量负荷,亦即无论气浮单元投入运行与否,滤速均未改变,同时,也无须增设新的处理构筑物。
气浮单元的运行方式非常灵活,可通过将气浮单元投入或撤出水处理系统,或调节溶气水回流比的大小等方法,控制滤前水质,以适应原水水质的变化,降低制水成本。因此,非常适用于季节性多变的水源水质,增强系统整体抗冲击负荷的能力。
改造完成后,在不同的溶气水回流比、投矾量及原水水质条件下,共进行了7个过滤周期的测试,表中所列为各周期平均水质、运行操作指标、以及采用气浮滤池后制水成本降低值。其中,滤池周期以滤后水浊度超过3度为限,溶气水压力控制在0.32-0.36MPa。表中,沉淀水、过滤水和气滤水分别表示沉淀池、滤池和气浮滤池出水。试验期间,从第4个周期(4号样)起,天气转晴,气温升高,同时,上游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大,致使原水水质变坏,有机物污染程度及藻类总数显著增加。
由表1可见,各样本气滤后水水质指标均明显优于过滤水,同时制水成本也大为下降。分析试验所测结果,影响出水水质及水处理系统整体性能的因素主要有:
①悬浮物尺度:与常规气浮系统不同,本试验气浮单元进水不是平缓地由反应池引入,而是经管渠系统而来,其中的悬浮物是破碎细小的矾花。所以,气滤池表面大量浮渣的形成,说明水中悬浮颗粒的大小不是影响气浮效果的主要因素;
②回流比:因为溶气水取自沉淀水,所以确切地说,溶气水与处理水量之比应称为“分流比”,但为便于理解,在此还是按习惯称其为回流比。
回流比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气滤水的水质。5,6,7样本中均含回流比相异的两组气浮过滤水测试结果。比较各对照组可见,回流比增加后,过滤周期延长很多。如与5号样,回流比由7%增至10%后,过滤周期由2小时延至 8.5小时。
增加回流比还可降低投矾量。如2号样与3号样的原水水质差别不大,当回流比由10.5%增到12%,对应投矾量由4.10mg/l降至1.70mg/l后,气滤池周期仅缩短18%,而滤池则缩短39%。
除沉淀水水质外,影响回流比的主要因素是滤速。对比现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BGJ13-86)规定,气浮池向下流速一般采用5.40-9.00 m/h,回流比为5-10%,溶气压力为0.2-0.4MPa。而本试验中,一般在回流比大于10%的条件下,才能保证气滤水水质以及足够长的过滤周期。其原因除正处于高污染、高藻期外,滤速(等于气浮池向下流速)过大(11-12 m/h)是一个主要原因。过大的滤速一方面减少了气泡释放与浮升的时间,同时会在滤料层中产生气阻现象。另一方面浮渣层由于缺乏足够多的气泡顶托,也不易稳定。再由于气滤池改建施工上的原因,难以保证待滤水与溶气水的均匀分布与有效接触,也使回流比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