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是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院废物的有效管理是控制疾病扩散的重要环节和途径。为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
和环境产生的危害,现将我院对医疗废物,重点是一次性医疗用品废物的处置方法报告如下。
1 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
1.1 设置三种以上颜色的污物袋 黑色袋装生活垃圾,黄色袋装医用垃圾,利器盒装损伤性废物,医院建立严格的污物分类收集制度,所有废弃物都放入标有相应颜色的污物袋中,在装满3/4时有专职回收人负责封袋运送。
1.2 锐器不应与其他废弃物混放 锐器用后必须稳妥安全地置入利器盒中,3/4满时封盖由专职回收人送到焚化炉焚烧和无害化处理。
1.3 分散的污物袋按时收集集中 污物袋每日运出病房或科室,并运往指定的贮存点,收集运送时采用隔离转移,以有效防止污染物对人员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
2 医疗废物的处理
2.1 一次性输血器、引流袋 采血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因具有高度传染性且浸泡消毒效果不理想,故应放入专用收集袋直接焚烧。
2.2 一次性输液器 使用后先剪下针头部分,放入利器盒中,其余部分只要分离金属的瓶塞穿刺器后,中间剪一刀,放入专用收集袋即可。
2.3 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 针头放入利器盒;注射器针筒放入收集袋,集中回收后采用集中消毒方法。
2.4 建立单位计量回收制度 设专人负责定点回收工作,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不进行“一对一”清点交换,尽量减少人员与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过多接触,我们将常用的注射器、输液器进行计量,以该单位计量与医院的全年进货数量相乘,所得总量与回收数量进行对比,我院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总量低于回收量15%~20%,其原因在于回收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部分带有残留的液体,故重量可能超过医院的进货量。
3 讨论
WHO于1983年由欧洲19个国家提议,并强调系统地研究医疗废物处理的重要性;1986年美国环保机构提出有关感染性废物处理的方针;1998年WHO将医疗废物规定为8大类,继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出台医疗废物处理的方针和法规等[1,2]。我国在本次SARS流行之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先后由国务院、卫生部和环境保护总局等部委员颁布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从而加快了我国医疗废物规范管理进程。
我国卫生行政管理办法中对使用后一次性医疗用品处理提出了两项既带指导性又带指令性的任务,即:(1)将用毕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在各医疗单元内用高效消毒剂进行分类消毒;(2)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先进行毁形,然后用消毒液浸泡消毒。以上指令的实行是以医疗垃圾具有传染性为根据的,但是,到目前为止,无论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给污物的分类,还是我国现有的有关法规中找不到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属“传染性垃圾”的准确答案。将所有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在各医疗单元内用高效消毒剂浸泡消毒以示无害化处理忽视了医疗单元内还存在相当一部分不是传染性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现实,违背了消毒灭菌方法选择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消毒剂应用的负面影响[3],另有文献表明对一次性塑料输液管采用浸泡消毒后毁形的方法处理,并没有达到使污染的细菌减少的效果,相反还使细菌污染加重[4]。由于绝大多数医院一次性医疗器具的毁形工作靠人工分检进行,因此,分检量大、难度大,分检者因此而产生的医院感染危险性大[5,6],且毁形标准难以界定,质量没保证。我院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后勤管理采取标准预防,即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接触,从而取消注射器使用后毁形,使用利器盒,即使用后的注射器针头丢入利器盒,注射器针筒放入收集袋,不进行消毒剂浸泡消毒,一次性输液器亦取消消毒剂浸泡消毒,集中回收后采用集中消毒,这样不仅取得较好的消毒效果,同时也为医院节约大量的消毒经费。
4 结论
医院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表明:(1)标准预防技术符合美国CDC所提出的标准预防的理念。这样减少医务人员过多的接触使用后的污染性一次性医疗用品,避免因注射器毁形时造成对环境的污染。(2)隔离转移起到有效防止污染物对人员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3)单位计量不仅避免了大量人力的浪费,同时也避免清点核对时对污染物的过多接触。
通过采取这些综合的管理措施,医院医疗废物的管理已达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目的,从而保证了医疗安全和患者的健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废物的处理从以焚烧作为最终的无害化处理向综合治理方向转变,我们还应作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