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料的应用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前后,由于种种原因,有机肥的积制和使用数量曾一度出现滑坡,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苹果产业的大发展,有机肥料再度受到重视,近年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人们更是对有机肥料有了新的深刻认识,开发利用呈明显发展趋势。笔者近期通过总结大荔、澄城两县25户土肥信息监测资料,并深入调查了40个典型农户,认为我市有机肥料的现状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 有机肥施用范围较大,作物和地域之间不够平衡
从应用作物看,有机肥料适宜于各种作物施用,但由于目前对有机肥源的开发利用不够,数量有限,各地70%以上的优质有机肥料如农家肥、商品有机肥、沼气发酵肥、饼肥等主要集中施用于价值较高的果树、蔬菜及瓜类等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施用很少。而小麦、玉米等作物秸秆由于受耕作条件的限制,一般被归还给粮田。
从施用面积、数量与方式看,目前全市有机肥料施用面积大约36.7万hm2,其中农家肥、沼气、果渣、菇渣发酵肥、商品有机肥等施用面积14.7万hm2,每667m2施用量差异较大,农家肥一般在1500~3500kg之间,大多作基肥,撒施深翻、穴施或条施。其中,渭北旱源区施用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部灌区,分别为56.3%和37.8%;秸秆还田面积约22万hm2,还草量各地差异较大,在100~500kg/667m2之间。小麦秸秆一般采用留高茬、覆盖等,秋播时结合整地翻入土中;玉米秆采取的是粉碎后翻压和整秆翻压。
从典型农户分析,坚持使用有机肥料的农户占到72.5%,一半以上的农户在粮食作物上不使用有机肥料,而75%的农户在种植经济作物时一直使用有机肥料。
分析发展趋势,37.5%的农户认为与过去相比,有机肥料的总量是“增加”趋势,25%认为“减少”,27.5%认为与过去“差不多”。有75%的农户认为多用有机肥料一定能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且认为以后农民种地使用有机肥料的趋势会是越来越多。
2 应用方法不断完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一个时期以来,随着各级政府及农技推广部门对有机肥料建设工作的重视和加强,我市广大农村积制和使用有机肥料的方法手段不断提高和完善。如通过推行畜圈改造和饲养条件的改善,农家肥有机质含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较十年前增加了3~5个百分点;通过秸秆还田(直还、覆盖、高留茬)技术的推广,产生了“四增一减”的良好效应,即产量、土壤有机质、水分、蚯蚓数量增加,杂草减少,极大地促进了我市农业良性发展。但是,在有机肥料施用技术方面还有一些盲目性和不合理性。譬如,一些有机肥发酵不够充分,对于农家肥、果渣等,一般都须进行堆腐发酵,这样既可活化肥料中的养分,又可以杀灭肥中各种寄生虫卵、病源菌、杂草种子,去除有害的有机酸和有害气体,施入土壤才能保证肥效和不产生副作用。在施用时与化肥混合,可以起到保肥效果,大大提高化肥利用率;秸秆还田中存在着还草量不合理,还田翻压质量差等问题。据有关试验结果,每667m2还草量应保持在200~500kg。另外,对秸秆还田的田块,要补施少量氮肥,以防止土壤微生物发生“起爆效应”,与作物根系争夺养分,影响产量。
3 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
首要的问题是秸秆的利用率太低,每年直接归还给土壤的小麦秸秆72万吨,玉米秸秆44万吨。虽然较5a前有了明显提高,但仍不及秸秆总量的1/3,而进行秸秆直接还田的农户只占到55%左右。另外,还有32.5%农户把秸秆拉回家当燃料,仍有7.5%的农户将秸秆在田间当场焚烧。对于农家肥料也应进一步加大积、搜、堆、沤的力度,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有机物料积制有机肥料。对于城市人粪尿的下乡利用,也须引起重视。另外,对于我市渭北大量存在的风化煤资源,目前虽然一些肥料企业已开始利用,但规模都很小,利用层次较低,这一天然的有机资源有待于得到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