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是有利用价值的。分类,正是为了让各种垃圾有个更环保更低碳更合理的归宿。
我市将从今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置,小区生活垃圾将按照“四分法”分成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5年内,我市将实现中心城区条件成熟的小区和单位的垃圾分类收集。(详见1月8日《绍兴日报》)
垃圾是与生活并存的,城市越发展,人口越密集,作为城市代谢产物的各种垃圾会越来越多。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统计,我国年产垃圾总量近10亿吨,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在我们的城市化进程中,已经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垃圾围城”的困局。
“垃圾围城”可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垃圾处理负荷很重,另一方面则是垃圾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资源很充足。以如今的科技水平和环保产业发展势头来看,我们应该看到垃圾再生利用的积极意义远超垃圾处理超负荷的消极意义。只要正确对待,科学利用,“围城”的垃圾或许正是明日之能源。
垃圾是有利用价值的,正因为要更好地合理开发垃圾的附加值,才有了我们如今出台的垃圾分类处理措施,分类,正是为了让各种垃圾有个更环保更低碳更合理的归宿。作为生活垃圾的一名“生产者”,我们所要做的只是举手之劳,厘清垃圾的身份,寻找指定的归宿。也许垃圾筒由一只变成4只会给你带来一些麻烦,但这也是为公益与环保而献出的微能量,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种新体现。在国外,垃圾分类早已不是新鲜事,在新西兰等国家,垃圾等级已分为8类,8个垃圾桶并列放在一起,考验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与文明程度。清洁
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且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一直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如今,我市垃圾分类政策即将出台,但并不意味着垃圾分类的效果将立竿见影。这仅仅只是一种理念的尝试与开始,需要有一定的措施来鼓励人们对于垃圾分类的支持与实践,倘若市民不理解不配合,垃圾分类不彻底,投放不到位,即便放置再多的垃圾桶也只是摆设。所以,我认为要真正推进垃圾分类收集,还需在分类之外下功夫。清洁网
要提高垃圾分类的全民意识,这可以虚实结合下功夫。所谓虚,是要宣传到位、认识到位,从意识上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自觉性;所谓实,是要措施到位鼓励到位,对于市民的垃圾分类行为要有正面激励举措,对于不配合不分类且性质恶劣的行为也要有一定的制约措施。当然,更要善于提供引导性服务,譬如免费向市民发放用于分类的垃圾袋,垃圾袋上印制分装内容,这既是一种宣传,更是为市民居家分装垃圾提供必要之便利。清洁资质
自觉将垃圾分类是一种呵护生态保护环境的好习惯,但对于整个垃圾处理流程而言,分门别类并非垃圾处理的终端,变废为宝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才是最终目的。所以,在提高市民垃圾分类自觉性的同时,要加大对环保行业与再生资源企业的政策性扶持,鼓励科技创新,促进低碳回收,提高处理能力,提升利用效率,降低环境影响,在终端领域把垃圾的附加值做到最大化,将垃圾的负影响减到最小。
垃圾分类并不能一举终结“垃圾围城”的窘境,但毕竟是开发性处理垃圾的有力推进。在这个良好的开端之外,我们还应补上“如何低碳生活减少垃圾产生”这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