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的将来,在厦门您可能再也看不到清洁楼了。记者获悉,近日,市市政园林局制定的《厦门市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三年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经市政府第104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未来我市的清洁楼将逐步被垃圾收集桶取代,垃圾处理采用直运至垃圾压缩中转站的模式。
此外,市容保洁力度将加大,主次干道保洁将机械化,一些易被忽视的护栏、窨井、路灯杆等市政设施也将纳入日常保洁中。
【增容】
扩建后坑垃圾压缩中转站,由600吨增至3000吨
记者了解到,岛内日产生垃圾量约2500吨,其中约1000吨被分别运往后坑垃圾分拣中心和后坑焚烧发电厂,其余1500吨则运送到后坑垃圾压缩中转站处理,而该中转站设计的每日压缩中转量仅为600吨,也就是说,它处在超负荷运转状态,所以时常出现垃圾转运车排队的情况,导致湖里万达广场附近交通拥堵。
根据《方案》要求,我市要借鉴国内先进城市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模式,2018年上半年前,完成后坑垃圾压缩中转站升级扩建,日压缩中转能力由600吨增至3000吨,服务岛内生活垃圾压缩中转;同时推动集美、海沧、同安、翔安南部各建设一座环卫综合基地,服务所在区生活垃圾压缩中转和大件垃圾收纳处置需求。
【更替】
设垃圾收集桶取代清洁楼,下半年开始布点选址
《方案》提出,我市要按照密闭环保、美观大方、桶车匹配的要求,全部更换落后的垃圾转运车和垃圾收集桶(替代清洁楼),在小区临路一侧设大体量垃圾收集桶,将物业小区及周边垃圾收集入桶。采取桶车对接模式,定时将生活垃圾直接运往各垃圾压缩中转站。同时,逐步将现有清洁楼改造为环卫停车场、道班房或环卫工人公寓。也就是说,常因脏乱、噪音等问题遭诟病的清洁楼,将逐步消失。
根据《方案》计划,今年下半年我市将开展垃圾收集桶布点选址和转运车选型工作;2017年9月底前,完成垃圾收集桶设置、转运车采购工作;2018年上半年,力争岛内各区实行垃圾直运模式。
【提升】
岛内主次干道保洁
机扫率要达100%
在车来车往的道路上保洁,环卫工人的安全常引人担忧。这一现状,未来也将得到改善。
根据《方案》要求,我市将根据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机械化作业条件,按照作业面积、作业能力和吸、扫、冲、收要求,配套机械化作业车辆和设备。今年底,思明区、湖里区、市公路局、路桥集团的主次干道机扫率要达到100%,背街小巷机扫率达85%以上。集美区、海沧区的主次干道机扫率要达到85%以上,背街小巷机扫率达75%以上;同安区、翔安区的主次干道机扫率要达到80%以上,背街小巷机扫率达70%以上。主次干道实现每日一洗,背街小巷每周一洗。
各责任单位要按照完成机扫任务的实际需求,配套机扫设备。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区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清、扫、洗”一体化环卫清扫车,这种车的优势在于,可以把路面洗得更干净,而且不会造成扬尘。
护栏、路灯杆等设施的保洁,常常被忽视。《方案》中提到要加强市政设施的保洁,细化作业标准,将其纳入日常保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