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
与解决办法分析
北京万洁龙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郭海雷
摘要:新形势下,广大城镇居民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产生的种类垃圾日益增多,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促进一代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公共意识,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本文主要以对垃圾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并针对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垃圾分类;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随着人类对各类物质的追求,垃圾的产生也相比以前有较大的涨幅。目前,全球主要采用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和堆肥,这些简单化的垃圾处理方式也留下了诸多的隐患,填埋占用大量土地且有毒有害物质也会污染土壤,堆肥也会导致有害物质渗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等问题,焚烧会导致空气污染等问题,最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给人类的美好生活带来极大的负担。所以,如何解决好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利用,成为很多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从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方面着手,探究我国在城市垃圾分类方面的大致方针以及措施,考虑到城市的复杂性以及调查的可行性。
2016年底以来,在中央单位等公共机构的率先垂范和46个重点城市的示范带动下,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截至2019年3月底,46个重点城市中已有25个城市出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规或规章,29个城市在辖区内所有学校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46个重点城市已普遍开展示范片区建设,在4.9万个小区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覆盖居民3797万户,参与志愿者超过74万人次。134家中央单位、27家驻京部队和各省直机关已全面推行垃圾分类。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实现直属机关强制分类的目标;23个省、自治区已制定垃圾分类实施方案[1]。
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小区覆盖率平均达36.5%。其中,上海、厦门、杭州、宁波、广州和深圳等6个城市覆盖率超过70%。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调查”课题组的入户调查,2018年46个重点城市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家庭占到38.3%,较2017年提高11.4个百分点。46个重点城市切实履行先行先试职责,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起到了标杆带头作用。
尽管这两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经过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点。
1.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地方和公众认识仍不到位
不少地方还没有认识到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仍然停留在技术层面,认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仅仅是完善收集、转运、处理设施方面的问题,这种错误认识导致工作偏重于设施建设,不重视对群众的教育引导。
1.2部分地方社区治理能力弱化
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最艰巨、最复杂的任务是动员群众参与、通过协商形成共识,这些都实实在在地考验着社区治理能力。不少地方反映,城市社区党组织覆盖不全、居委会能力不强、社会组织缺失,基层动员和组织能力不强,服务功能弱化问题比较明显,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需要有不小差距。
1.3垃圾分类工作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涉及诸多环节,管理链条长,协调难度大,必须加强部门协同、各级联动、全程规划、政策保障,构建垃圾全程分类体系,这些最能反映和体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开展初期,往往会存在分不清(分类效果还不理想)、运不畅(混装混运时有发生)、用不好(资源化利用水平还较低)等情况,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做好长期准备。
1.4 垃圾分类宣传、教育需要不断加强。
近年来,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有所增强,但真正转化为行动的少。尽管不少城市开展了“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借助各种媒介进行了宣传教育,但个别地方还存在着走过场、一阵风的情况。要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生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必须以钉钉子精神,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持之以恒地加以教育和引导。
1.5 部分财力困难地区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短板明显。
目前,只有少数沿海发达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比较完备,中西部不少城市还只能做到在投放环节配备分类收集设施,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处理设施普遍不足。这些城市财力腾挪余地小,筹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渠道少,补齐生活垃圾分类相关设施短板的压力较大。
2.城市垃圾分类的对策
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兼具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为切实把这件好事办好,亟须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
2.1 统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强化垃圾分类收集宣传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在垃圾分类上也是一样适用。目前,我国对垃圾分类还没有进行立法强制实施,只有上海等大城市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垃圾分类的相关方面进行了立法。所以,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垃圾分类并没有一个标准,各个地方的标准不一,这样的举措会使垃圾的终端处理工作变得复杂。在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方面,国家应该制定一个大的标准,垃圾在大的方面可以分为几类,这些应该具体给出,然后各个省市可以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因地适宜地制定自己地方的措施,以使垃圾分类项目可以更好地进行。除此以外,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努力做到自己辖区的居民都知道垃圾分类的好处,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的潮流中来。在垃圾分类这个项目里,政府起到的应该是一个领头羊和监督者的作用。
2.2 强化技术创新,推动互联网新技术的加速渗透
现在我国正处于科技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国家在科技方面也有很多的优惠政策,这无疑不给科技的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前进动力。站在这样一个崭新的科技发展的浪潮中,我们是不能脱离科学技术的。同样的道理,在垃圾分类这个项目中,我们也要发挥科技的优势,要强调垃圾分类的技术创新。科技不仅可以有效地处理垃圾,还能很好的"管理"垃圾,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了运用科技手段来管理复杂繁琐的数据是多么的重要,这样可以解放人类的双手,使复杂的工作简单起来。将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垃圾分类项目里,可以加快垃圾处理的能力,并有条不紊地处理垃圾。
2.3 打造一条完善的全源头垃圾分类收集链条
对于城市垃圾分类这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我们要做到打造一条全源头的垃圾分类收集链条,把这一链条打好,我们才能取得根本胜利。这一链条是怎么回事呢?首先,机构或者组织要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示范作用,身体力行,通过自身的努力让居民看到他们自己从来不是孤军奋战,也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居民慢慢地、自主地加入垃圾分类的浪潮中。其次,就是要控制好垃圾源头的收集工作,垃圾产自居民,如果垃圾的源头收集工作做不好的话,后续的一系列动作都是白费,所以,对于居民垃圾源头的控制就显得举足轻重。最后,在这一过程中,街道作为一个监督者或者说促进者,要规范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监督居民的分类工作,这一环节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打造好"机构示范、居民控源、街道促进"这一全源头垃圾分类收集链条,从多方位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促进,进一步加强国家对垃圾分类这一工程的实施力度,为人类打造一个适宜居住的好环境[2]。
2.4 转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
"垃圾分类,意识先行",这句口号使我们认识到了垃圾分类意识的重要性。所以,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将垃圾分类的意识根植于居民的脑中,发挥他们的积极能动性。一方面,要将宣传工作做到极致,使得小区居民每家每户都了解垃圾分类这一件事,知道垃圾分类的具体实施步骤,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另一方面,对居民的培训是少不了的,垃圾分类的有关讲座、模拟的实际操作等等,通过一些比较专业的手段,让居民设身处地去了解垃圾分类的过程[3]。
3.结论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作,只有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以综合、全局的思维统筹谋划、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把全面推进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垃圾分类工作面临的哪些问题与挑战[J].徐文龙,2015.7.22
[2]张黎。德国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管理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卫生工程,2018,26(6):5-8.
[3]薛立强。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经验及启示一-以日本、 德国为例[J]. 上海城市管理,2019,28(6):52-58.